研究 | 孟庆龙:重新审视南亚七国现代化进程后,有几个重要发现…
研究 | 孟庆龙:重新审视南亚七国现代化进程后,有几个重要发现…

研究 | 孟庆龙:重新审视南亚七国现代化进程后,有几个重要发现…

阅读预计 23 分钟

本文共9177
阅读预计23分钟

作者 | 孟庆龙
整理 | 孙璐
编辑 | 许丙南 江怡

图源:网络

一、印现代化事业成绩斐然、特色鲜明、崎岖前行

纵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南亚七国的现代化进程,既有共性,也各具特色。现代化开启的时间有早有晚,连续性和阶段性不一,但都历经很长的历史过程;多是在政党、政府或王室主导下自上而下推动,也有个别国家是政治强人政府在压力下推进;多是经济先行、市场主导,也有另类;都成绩彰显,也各有异彩;都经历坎坷,但仍在曲折前行。
从世界史的经纬来看,南亚国家的现代化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一是七国现代化开启早晚不一,但历史悠久。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开启于独立前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始于建国后,不丹更晚些。二是各国的现代化之路连续性、阶段性不一。其中,印度的现代化最具连续性。印度由国大党领导实现国家独立后,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大致经历了缓慢起步、独立发展、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现代化四个阶段。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孟加拉国更体现出阶段性特点。三是路径不同。七国中大多国家的现代化是在执政党主导下进行的,而不丹是在王室引领下开始的,有些国家军人的作用则一度较为凸显。多数国家现代化的起步和重点是发展经济,但也有例外。

印度的经济现代化模式最为典型,发展也最全面。作为独立之初以农业为主的穷国,印度现代化的开启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先是学习苏联模式,以国家力量建立起工业化基础,1966年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一跃成为世界第七大工业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初具规模的独立的工业体系,80年代初放弃公营和私营经济并驾齐驱的“半管制经济”体制;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深入的经济改革,调整工业发展重点,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软件和服务产业,重振制造业和农业,推动外贸发展,注重科教兴国,发挥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效应,走了一条由信息化驱动现代化的跳跃式发展之路。40多年来印度成绩斐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的软件大国,有“世界办公室”之称,其GDP总量现位列全球第五。

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现代化都经历了几个阶段。孟加拉国的现代化进程较为曲折、复杂,其政治现代化发展经历了由议会民主制到军人掌权的总统制,再到议会民主制的过程,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随着1991、1996和2001年三次权力交接,孟加拉国政治现代化逐渐走向发展与成熟期,形成了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此后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进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斯里兰卡独立后,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948-1956年沿用殖民遗产,1956年开始寻找新特色,1977年以后调整发展。斯里兰卡1978年进行宪法改革,经济上改变了自力更生和收入分配公平原则,强调引进外资、鼓励经济增长、推行自由贸易,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马尔代夫的现代化模式与众不同,且发展之路极为曲折。因人口稀少、土地狭小、资源匮乏,马尔代夫的经济现代化没有走以工业化为核心的道路,而是推行经济多样化,在以传统渔业为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尼泊尔的现代化进程与外援息息相关。外部援助使尼泊尔启动了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在消除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通信领域瓶颈、填补工业空白、发展工农业和教育等社会服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尼泊尔更加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希望以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巴基斯坦的现代化经历了从缓慢到提速的过程,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逐渐变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巴基斯坦历届政府虽一直在为推动经济发展而努力,致力于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逐步发展了制造业、纺织业、信息技术业等产业,但因为政局不稳定、恐怖主义和腐败等社会问题长期严重存在,其经济增长一直相对缓慢。后来,主要在中国的帮助下,特别是依托已完成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和在建的多个能源、交通、港口、工业园等重点项目,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助力其现代化突飞猛进。

不丹的现代化道路属于另类。不丹虽然贫穷,但没有像大多数国家那样走快速现代化道路,而是走了一条现代化与民族文化密切结合、极具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不丹历史上从未被殖民,对外开放态度谨慎,传统文化保留十分完整。鉴于受印度“保护”,不丹政府在确保国家安全的情况下,是自上而下地主动走上现代化道路的。1952年,第三世国王使不丹结束了与世隔绝的局面,推动了国家现代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丹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取得了可喜成果。其最大特色是“没有西方化的现代化”。其特别强调现代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以提高“国民幸福总值”(全面均衡发展,而非片面追求GDP增长)为发展与治理的目标和模式,在经济与自然之间选择自然,在效率与公平之间选择公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更加崇尚传统,把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精神支柱。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不丹已成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现代化进程中,南亚国家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坎坷,所受影响虽不一,但都未能改变不断推进和深化现代化的大方向。其最主要也最普遍的困难和问题是,政治纷争不断、政局不稳。

南亚国家普遍存在政党和派系争斗,严重影响了其政策的连贯性,很多长远规划因执政党和领导人的更换而未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如印度,1991年国大党领导的联合政府推出的多项重大经济改革举措,因遭到人民党和左翼政党的反对而受阻。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政治上一向难以凝聚共识,主要政党理念分歧大,执政后往往彼此拆台。其政党架构不稳,家族政治传统强大、派系政治腐败制约了各政治力量之间的合作,内阁更迭频繁,时常导致政策上的改变甚至大反转,从而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马尔代夫,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的现代化进程因领导人苏丹阿明遇刺身亡而中断。1945年,在“现代马尔代夫之父”苏丹马吉德引导下,马尔代夫继续走上现代化之路,但1954年因政局动荡再次遇挫。1978年后,马尔代夫因领导人长期个人集权,政治现代化遭遇严重挫折,在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后才于2013年逐渐步入正轨。尼泊尔,1996-2006年的内战导致外援项目暂停,对国家发展和外援流入造成重大冲击,2006年启动和平进程后外援才开始大量回流。在南亚多数国家,军事政变、军人干政、政权更迭频繁,导致政治动荡,社会、文化和经济方面问题不断,极大地削弱了政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严重影响了其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南亚国家现代化所遇到的其他问题还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人口问题、经济民族主义等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经济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市场环境亟待改善、国内缺乏团结、国家间缺少协调与合作、国内统一大市场难以培育,等等。

上述种种问题使南亚各国政府无法平衡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难以为现代化赋能、提速。

二、印内部多种因素交织互动、影响双重

南亚国家多为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心理、经济、贸易等各种因素十分活跃,交织互动,相互影响,往往产生方向相反的双重作用。

一是世俗和宗教的关系。南亚诸国宗教盛行,教派林立,信徒众多,宗教的影响渗透、浸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世俗主义和教派主义之间的斗争,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对现代化进程影响很大。其中印度尤为典型。印度独立后将世俗主义作为立国三大原则之一,所奉行的世俗主义与议会民主制成为政治现代化的基石。国大党执政前期由于实行世俗主义政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基本和谐与稳定,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后来的印度政府违背了世俗原则,宗教政治化日趋严重,阻碍了印度现代化的发展。多数南亚国家的实践证明,政教分离政策减弱了教派主义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了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相反的案例是巴基斯坦。不丹的现代化发展没有以放弃自己的文化认同为代价,其提倡并大力推进的看似很现代的“国民幸福总值”理念,其实包含了浓厚的佛教意蕴。

二是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传统文化对南亚国家现代社会的影响尤为明显,有时更像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是国家现代化的积极因素,也可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印度的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宗教文化,政治文化深受宗教影响对印度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显著的双重作用。它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社会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样而富有个性的文化为现代化提供了巨大支持。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抗拒性也成为印度现代化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证明,如果尊重印度文化的多样性,就有助于促进印度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如果忽视其多样性,就会阻碍宗教力量与世俗政权之间的理解与对话,甚至造成社会对立,迟缓印度政治现代化的正常发展。巴基斯坦文盲比例高,成为现代化进程缓慢的一大主因,近年来此种现象已有所改变。

三是宗教的两面性。宗教在南亚各国影响非常大,既是信仰,也是生活方式,更与政治、经济活动和外交政策密切相关,其存在和发展对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其中,印度教尤为典型。作为印度文化主体的印度教,其伦理成为社会大多数人公认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信仰更是社会的凝聚力量,影响深远、根深蒂固,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印度教徒被传统的自豪感激发的不甘落后、奋起发展的精神和高度自信等,都有利于印度的发展。与此同时,宗教矛盾和冲突一直是印度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颗“定时炸弹”。作为一个宗教文化极为发达的多宗教国度,印度的宗教斗争自古就有。印度建国后长期对宗教少数群体及其生活聚集区的整合相当薄弱。1989年后印度多党纷争使其对社会的整合式改造更加难以进行,不同宗教教徒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在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心理和国际形势等因素,各种政治力量都未能很好地解决宗教和教派问题。人民党执政后,为谋求大国地位,在宗教上提倡并推动回归印度教寻找本源和动能,以图靠全面复兴印度教文化来实现民族振兴,致使印度教教派主义思潮呈泛滥之势。莫迪政府最近更是耗费巨资,大兴土木,打造“印度梵蒂冈”,进而使宗教矛盾更加激化。宗教矛盾制约了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的调和,使印度国内一直缺乏团结,缺乏和谐性,破坏了世俗社会的稳定,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巴基斯坦1947年建国后,宗教和文化问题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心病,阻碍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孟加拉国宪法规定保护公民宗教信仰的充分自由,故宗教问题并不复杂,基本上不存在宗教对立,但随着境内宗教极端主义的抬头,本为历史遗留问题的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并成为政党斗争的产物和工具,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尼泊尔宗教氛围浓厚,印度教、佛教等“因果报应”及轮回思想深入骨髓,规制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普罗大众对改变现状热情不高,统治精英推动社会变革意愿不强,使得国家现代化缺乏思想动力。

四是民族/种族问题的错综交织。民族/种族问题错综交织是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南亚七国均为多民族/种族国家,都存在着各种民族问题,分别或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活跃、教派民族主义盛行、民族与宗教矛盾错综交织、部族冲突时有发生、民族/种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给印度人民造成的屈辱感成为其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动荡的主要根源,国大党尽管做出过很大努力,但一直没能有效整合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关系。孟加拉国独立后便将“民族主义”确定为建国四大原则之一,力求建立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导致了主体民族与山区部族之间的矛盾,乃至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政府军队之间的武装冲突。斯里兰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恶化了投资环境,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迟滞了现代化步伐。

五是复杂的心态。南亚国家的政治精英多有独特心态。一直以来,印度领导人和民众具有强烈的大国自尊心和民族复兴意识,是推动现代化和民族发展进步源源不竭的动力。但其和一些南亚国家精英持有的惯于自我欣赏、缺乏自省、不愿吃亏、看重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眼光等复杂心态,显然不利于审时度势地调动、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事业。

六是有待提高的治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印度政府曾高度重视通过经济计划指导宏观经济发展以推进现代化进程,从独立至今国家在大部分时间里发挥了重要的干预作用,但是,近年来印度加强了市场调节的力度和广度,由此产生的不平衡、不协调甚至矛盾日显。另一个是西式民主体制与加快发展的效率之间的矛盾。这在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表现尤为明显。西式民主选举制度尊崇“选票至上”,在涉及经济发展的改革和制度体系变迁上,常常难以快刀斩乱麻地解决问题。

七是“发展VS.治理”的难题。印度的民主体制确实长期维持了国家的基本稳定,但这种体制的低效使得国家和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时常体现出无为,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印度虽在某些方面制度建设不错,但贫困问题和腐败现象严重,大选中的贿选和以小恩小惠收买选民成为普遍现象。印度邦与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较困难,难以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进行区域协作。此外,印度经济目标至上的弊端日显:为了追求长期执政,执政力量使气候治理等长期目标让位于优先提升经济增速的“印度式现代化”短期经济目标;农业和农民问题依然严峻;失业率居高不下,产业结构发展失衡;过分强调自力更生和保护本国工业原则,大搞经济民族主义。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拖了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斯里兰卡主要是大规模社会福利引发问题,使其现代化进程长期处于两难境地。其长期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固然有助于社会稳定,大大提高了人口素质,为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福利支出在政府财政开支中占比过大,超过了其经济发展水平,成了国家的沉重负担。社会福利政策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斯里兰卡政府。孟加拉国政府通过加强各民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来增强凝聚力,使国家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有益于政治现代化的发展,但是,人口等问题仍未得到明显缓解,不利于其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

三、内外因素联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强

在南亚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就域内因素而言,印度在南亚地区的霸主地位不可动摇,长期对其他南亚国家发挥着主导作用和重大影响,南亚小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互动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域外因素对南亚各国的影响及双向联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域内国家间及域内与域外间多重因素互动,对南亚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渐强,体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区域内国家间联动强、影响大,但缺乏协调与合作。国家现代化要实现,双边、多边、区域和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非常重要。南亚七国同属印度文明圈/南亚文化圈,其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诸多方面的天然联系塑造和奠定了印度“南亚老大”的根基,文明为印度带来的各种优越感浸化了其大国思想,成为它追求“有声有色的大国”的思想根源和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也促成其独特的大国心态。就南亚区域内国家间关系而言,印度看待周边国家时“极具优越感、外交态度倨傲怠慢”。这种心理又决定其不自知的霸权行为,惯于对周边国家进行干预、制造麻烦和挑起事端,热衷于维护“印度传统势力范围”,不仅与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及中国至今仍存在领土纷争,而且屡屡干预南亚其他国家的内政外交。

巴、孟、尼、不、斯等国虽都受印度文化的广泛影响,但对被视为印度文化版图的组成部分、印度的“地区门罗主义”做派甚为不满。如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等国,对于印度在新议会大厦悬挂“大婆罗多”地图十分反感。

纵观历史,南亚其他六国的发展都受印度影响,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反影响印度。

印度对除巴基斯坦之外的其他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支持,但并未全部转化为现代化的动力,更多是想控制、主导或深刻影响它们的经济命脉、基础设施和外资项目,甚至在军事上施加影响。此外,其他南亚六国之间的关系也多掺有印度因素。

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因克什米尔问题而长期敌对,两国曾发生过四次战争并在核领域进行过竞赛,且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印阿关系要远远好于巴阿关系),影响了巴基斯坦的区域发展。

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与印度的关系也历经波折。20世纪70年代印度曾深深卷入斯里兰卡内战。2022年斯里兰卡爆发经济危机后,印度答应向其提供10亿美元信贷,但同时要求联合开发位于贾夫纳半岛的机场和港口,还要求斯方支持印度企业对斯里兰卡新能源领域进行投资。由于种种原因,马尔代夫自2023年10月便要求印度限期从马撤军并于2024年春达成协议。

印度教和佛教在尼泊尔影响广泛,印、尼两国在经济、军事安全方面亦联系紧密。印度将尼泊尔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援助主要投向事关印度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的部门,对尼援助常常被视为对尼泊尔资源的掠夺,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其势力范围,削弱和对抗美国、中国等国在其“后院”的影响力。为控制和影响尼泊尔,印度曾在1975、1989和2015年对尼进行三次贸易封锁。但尼泊尔并非一直软弱可欺,而是自豪于本国“从未被殖民”,与印度之间不时浮现文化起源之争。印度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喧叫与扩张行径常常激发起尼泊尔民间的反印情绪。

不丹受印度控制和影响最深,为避免过于依赖印度,不丹政府1962年在全国中小学放弃使用印地语,转而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1971年加入联合国以后,不丹开始寻求更为多元的国际合作。孟加拉国受邻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现代化进程影响,加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政治等领域的现代化进程更显曲折、复杂。

上述南亚域内种种因素使得南亚国家间合作很难推进,不利于各国的现代化进程。

二是域外不确定因素增多、增大。鉴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原因,南亚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英国、苏联/俄罗斯、中国、美国、欧洲国家、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主要国家及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等域外因素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中,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印度与中国及南亚六国的互动,对于推动南亚国家的现代化,特别是经济现代化,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外援对于印度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印度独立之初,其工业中的多个关键领域得到了英国、美国、苏联和联邦德国等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中国也提供了很多帮助。国际援助无疑加速了印度的经济与工业化发展。印度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的大规模现代化是一种外生型现代化,是在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等国际环境影响下,受到外部冲击后,引发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变革的。近年来,印度此前引以为豪的服务业驱动模式在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日渐突出,主要原因便是其服务业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源于外资的投资推动和外需市场的拉动。故2008年的“次贷”危机及其引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印度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此外,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等新竞争者不断崛起,后起直追,使印度此前较为领先的现代服务业面临着新的不确定性与竞争。而更大的竞争压力来自其他国家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技术、新理念。然而,印度一向夸大其经济的优势和特色,在内外融合方面很不情愿,至今拒绝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为“亚洲地区接触全球贸易循环最少的国家之一”。昔日的优势如今已成为印度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障碍。

国际环境对孟加拉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美国曾是孟加拉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其经济增衰往往会影响后者的出口贸易,导致其经济增长率下调。国际上的任何突发事件也都很容易对孟加拉国经济造成严重伤害。然而,中国的援助和中孟合作为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注入了强大活力。

国际环境变化严重冲击斯里兰卡经济。斯里兰卡国内市场狭小,严重依赖进口,常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作为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以纺织业为主的中低端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下游,不仅难以与孟加拉国等域内国家竞争,还极易受外部市场影响。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严重影响了斯里兰卡的财政收入,其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上升,加重了经济负担。外部力量趁斯里兰卡困难之际加大了对其内政的干预。在其获取贷款谈判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金融机构就要求其在财政、货币、税收政策等领域进行改革;印度、西方国家等援助国也趁机提出条件,形成对斯内外政策的干预,如目前印度对斯援助就与斯里兰卡的对华政策挂钩。

马尔代夫的发展受外部因素影响大。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美、英等西方国家向马尔代夫不断施压,要求其实施宪政改革,实现民主现代化。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也向马提出政治转型要求,甚至以中断经济援助威胁。近年来,中国对马援助极大地推动了马尔代夫的现代化进程。当前,马尔代夫的经济发展、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等多方面受到印度及域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但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主性。

尼泊尔是南亚国家中对外援依赖程度最大的国家,为南亚人均接受外援较多的国家。外援极大地促进了尼泊尔的现代化进程,但援助的不断注入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和严重问题。1956-1970年,美印中苏四国是对尼的主要援助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尼援助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援助来源更加丰富多元。但是,援助的不断增长也加剧了尼政府规模的膨胀,激化了对政治资源的争夺,致使债务负担日重,令民众的依赖心理和习惯不断固化。此外,援助结构从赠款变为贷款优先,意味着接受的援助越多,还本付息的负担就越重,外援与债务负担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更重要的影响是心理方面的:外援大量涌入削弱了尼泊尔人的自助能力,滋长了依赖心理,致使维持现状的惰性进一步强化,削弱了尼泊尔人的独立和进取之心,故而很难将国际援助转化为推动国家变革的资本。

不丹的治理与发展面临着国际方面的挑战,如怎样在对外开放、内外融合中保持其传统与文化及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应对提高市场化程度对其幸福治理带来的挑战。

纵观南亚七国,经济等领域都有了重大发展,现代化发展虽可称得上迅速,潜力很大,但整体发展不够成熟,道路曲折。当然,如能利用好内外诸多积极因素,前景还是光明的。

作者简介:孟庆龙,武汉大学中国边境与海洋研究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本文转载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原标题为《南亚国家现代化进程再审视

本期编辑:许丙南 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军报·16期 | 美在南亚宣称利益,欲介入中印边境争端?

重磅 | 毛克疾 王璇卿:莫迪口中的“笨蛋”拉胡尔·甘地,终于搅动印政坛风云?

重磅 | 外媒:美国为什么要在印度家门口掀起“孟加拉之春”?


  更多内容请见↓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相关推荐: 深度 | 印度首富被做空,也给中国提了个醒

本文共3476字阅读预计8分钟作者 | 金钟编辑 | 许丙南 陈珏可 阿达尼家族企业的商业版图,图源:底线思维 就在今年春节期间,当中国人还在家庭、景点、影院中享受与亲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时,亚洲第一富豪印度高塔姆·阿达尼家族掌控的财富大幅度缩水,截止到2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