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预计 15 分钟
采访整理丨关珺冉
编辑丨漆菲
12月25日凌晨,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的班机抵达北京。他高调访华并带来“圣诞礼物”,当天宣布了针对中国公民签证的放宽措施。其中包括设立有效期10年的旅游签证,并将团队旅行签证的可停留天数从15天延长至30天,以促进中日两国的经济和人文交流。
◆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与日本外相岩屋毅举行会谈。
短短一天的访问中,岩屋毅先后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谈。在与李强会谈期间,岩屋毅表示,“日中对于地区和世界共同肩负着重要责任”,并强调推进扩大共同利益的战略互惠关系的想法。李强则强调,将增进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可持续健康发展。
岩屋毅随后与王毅举行会谈。王毅表示,希望遵守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沿着正确轨道推进关系。岩屋毅回应称,“希望迈出减少课题和难题、增加合作与协作的第一步。”岩屋毅还邀请王毅2025年访问日本。
此访是岩屋毅任外相以来首次访华,也是2023年4月林芳正访华以来日本外相再次来访。双方围绕放宽中国人赴日签证发放条件、日本水产品进口等议题进行了沟通。根据中方公布的成果,会议达成10项重要共识,涵盖青少年交流互访、教育领域合作、旅游业合作、地方交流、体育交流合作、文娱产业合作、媒体以及智库交流合作等方面。
这场高层互动,为关键时期的中日关系带来暖意。过去一年来,中日之间高层交流明显增多。尤其是2024年11月,中日两国领导人在秘鲁APEC峰会期间会面,释放了深化务实合作的积极信号。中国领导人指出,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岩屋毅的中国之行,正是对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的落实。
领导人会晤后,中方对日方频频释放善意。例如为了化解误会,中方向日本通报称,运-9侦察机在2024年8月所谓“闯入”日本领空并非故意为之,而属于“技术问题”,希望日方能够理解。从11月30日起,中国对日本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不超过30天的免签政策,这被认为有助于中日经济合作的深化和扩大。另据日媒披露,中方通知日方将移除钓鱼岛附近的浮标。
中日关系还面临一个特殊背景,就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卷土重来。这或将让中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日本通过拉近对华关系,能获得更多与特朗普博弈的筹码。在对华方面,日本首相石破茂既有加强交流、促进沟通的一面,也有踩到红线的可能性。
过去一年日本政坛风云再起,执政的自民党受到黑金丑闻的影响,不但党内六大派系中的五个已经解散,更在众议院选举中迎来惨败。
在日元贬值、通胀加剧、物价高涨的背景下,选民的愤怒情绪被释放出来。由于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没能获得多数席位,石破在今后的政权运作中不仅自主权受限,还面临党内压力。
2024年10月1日,岸田文雄正式结束为期三年的首相生涯。从上任之初支持率接近60%,到卸任前仅剩20%,岸田的执政总体来说可谓“乏善可陈”。
◆2024年10月1日,岸田文雄正式结束为期三年的首相生涯。
他完全没有前首相安倍晋三那样的掌控力,上台之初一度被称为“安倍负面遗产的继承人”。彼时,他面临森友学园和加计学园问题、赏樱会丑闻、前法务大臣河井夫妇贿选案等,可以说是一个很困难的开局。
经济领域,岸田主打“新资本主义”政策,承诺通过更公平的财富分配来促进经济增长,投资人力资本和创新,以应对人口挑战。他表示,将以实现增长与分配的良性循环为目标,提出了“令和版收入倍增计划”。
2024年9月,岸田在总结自己的经济成果时称,“涨薪水平为33年来最高,设备投资创新高,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历史首次超过600万亿日元——这些成绩显而易见”。与他上台时的2021年相比,日本名义GDP增加了10%。不过,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仅为3%,潜在增长率只有0.6%,在七国集团(G7)中处于最低水平。
另据日本内阁府测算,岸田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措施效果有限,对个人消费的刺激效果大约仅为0.4%左右,GDP占比仅为0.2%左右。
相比之下,股市表现为他加分不少。与岸田上台时的2021年10月相比,到他下台时的2024年8月14日,日经平均股指收盘价上涨了28%,在历任日本首相中排名第七位。尽管如此,股市的上涨未能提升他的内阁支持率。
政治领域,岸田一直依赖并配合自民党的保守势力,试图在保守派和公众之间找出一条中间路线,而缺乏宏池会(他所在派系)前辈们的那种魄力,也背离了他们的理念。然而,“妥协的政治”反而加剧了民众的不满。
相比于积极推动日韩关系的恢复,岸田任内没有访华,只与中国最高领导人进行过两次会谈和一次通话。2023年11月中日两国领导人在旧金山会面,重新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两国关系定位,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自民党一直强调要彻底理顺政治和金钱的关系,但在做法上没有根本性改变。黑金丑闻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经济低迷、日元贬值的背景下,高物价持续冲击着日企的生存空间和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可以说,黑金丑闻不仅点燃了民众的不满情绪,也让日本政府陷入混乱。即便自民党拿出严厉的应对手段,也很难根治。不出意外,2025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这仍是一个重要话题,预计会再次成为自民党的软肋。
受黑金丑闻影响,自民党五大派系相继解散,引发政坛地震。岸田试图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挽回自民党在民众内心迅速下降的威望。解散派系不仅是因为黑金丑闻,更是要向国民证明,传统政治运作方式将会发生改变。
紧接着,岸田出人意料地宣布不参加自民党总裁选举,而此次选举的9名候选人中,很多人来自同一派系,也没有所谓“党三役”(干事长、总务会长和政务调查会长)的经历。这说明,自民党的政治运作方式确实有所改变。
但这依然未能阻止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的惨败。2012年至今,自民党已经执政12年。民众对该党的一系列政策感到不满,特别是在重启核电站以及2024年年初能登半岛地震等问题上的应对失误。
◆10月27日,日本众议院大选结果揭晓,执政的自民党与公明党在选举中惨败。
自民党内的很多资深政治家在此次选举中落败,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也难以把持原来的铁票仓,该党党首石井启一更因落选而辞职。执政联盟基础动摇之时,民众倾向于将选票投给有过政权经验的政党,立宪民主党因此获得大量选票。
在石破的办公室,摆放着五张自民党前首相的照片,分别是田中角荣、竹下登、桥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和福田康夫。这五人的政治理念有着明显区别。石破虽然有个性,但手段非常灵活且不拘小节,他不是一位死板、顽固的政治家。
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石破承认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是对侵略战争的一种诡辩,承认“慰安妇”问题,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但这位从不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的政治家,在当选首相后,特意按惯例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事后还解释这为个人行为。
由于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失利,石破未来至少面临三重难关。
◆由于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失利,石破未来至少面临三重难关。
第一是在维持政权和推行政策上,需要看在野党,尤其是拥有28个议席的国民民主党的脸色。这次首相指名选举的关键时刻,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虽没有支持石破,但也没有支持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这意味着其与执政联盟有合作的空间,但也意味着石破必须看人脸色行事。
第二,石破或将面临党内人士的“逼宫”。日本政治中有着领导人必须为选举失败负责的惯例,石破茂仓促解散国会造成惨败,党内要求他下台的呼声甚嚣尘上。日本放送协会(NHK)2024年12月9日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石破茂新内阁的支持率仅有38%,这为党内反对他的势力提供了口实。
第三,石破头上悬挂着“内阁不信任案”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由于没有在众议院获得超半数席位,执政联盟被迫让出国会中的一些重要职位,如预算委员会委员长等。这意味着一旦执政联盟提出的政策无法满足在野党的要求,将会出现被否决的情况,在野党还可以借机发起内阁不信任案。如果自民党在2025年的参议院选举中再次失利,石破免不了下台的命运。
可以说,石破在政权运营中已经丧失主动权,很难提出重大改革举措。未来石破政权走向如何,不仅要看自民党自身的沉浮,还得看在野党能否真正形成合力。
一位日本政治评论家曾说,安倍之所以能长期执政,最重要的原因是获得国民的支持,也就是说民众选择了他。日本人不相信当时的在野党具有获得选举胜利、运营政权的能力。而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民众想要尽可能寻求确定性。
日本内阁府2024年2月15日宣布,2023年日本名义GDP约为591.482万亿日元,换算成美元后被德国反超,由全球第三降至全球第四。这是自1968年联邦德国GDP总量被日本超过后,时隔55年德国GDP再次反超日本。普华永道的数据预测,日本可能在2025年被印度赶超。
这其中既有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暴涨,也有德国通胀和日元贬值带来的影响。另外,由于欧元区使用相同的货币,所以没有汇率损失。而日本在区域合作中采取了相对谨慎的姿态,这让日元和欧元的地位有一定差距。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来看,日企排名下降明显。1989年全球市值排名前50位的企业中,日企占到32家。但如今,只剩下丰田一家。而在瑞士商学院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的2024年版《全球竞争力排名》中,日本排名第38位,德国排名第24名。
还有一个差别很大的指标是男女工资差距——2024年版《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日本在146个调查对象国家中位列第118位,在G7国家中位居末席。
从基础科技与教育实力来看,QS2024日本高校中排名最高的东京大学,从2023年的亚洲第14位下降到2024年的第21位。由于经济不景气,日本政府减少了大学的研究经费,这让优秀人才流向海外或者企业研究所等,大学研究氛围受到影响。
从两国的改革方向看,德国和日本都在新世纪进行过大规模改革。德国是在2002年,时任总理施罗德在社会保障体系及劳动力市场等领域推行改革,努力促进就业、消除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日本则于2001年,由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推行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为辅的经济政策,建立“小政府”,放松对企业的管制。可以说,这两种改革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2024年3月,日本结束了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时代。日本央行7月加息15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上调至0.15%-0.25%。其理由是将借贷成本从极低水平推高,有助于实现长期经济增长。这与日本央行在2007年上一次加息周期中使用的措辞类似。
◆2024年3月,日本结束了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时代。
加息有两个核心条件:一是就业市场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有理由相信中期通胀水平将回到2%的目标。日本央行的方针是,如果经济、物价形势按照预期发展,就继续加息。由此来看,日本央行预计将在2025年3月底前将基准利率上调至0.5%。
利率政策要为经济总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而不应简单地机械操作。日本央行对长期的负利率时代有所隐忧——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可能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其真正目的是连续推出刺激经济的措施,这将有助于防止出现泡沫经济,从而实现持久且稳定的经济增长。
◆2024年3月19日,行人经过位于东京市中心的日本央行总部。
过去一年,日本大企业出现一系列丑闻,纷纷跌落神坛。例如百年药企小林制药,其制造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疑造成百人死亡;丰田全资子企业则被曝光对64款车型进行了安全测试的数据造假。
这背后有诸多原因。首先,泡沫经济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日企被迫降低成本,而现有基础难以支撑,只能铤而走险。其次,一些知名企业由于得到市场的信任,作假时没有引起公众质疑,于是不断故技重演。再次,政府致力于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反而忽视了对大企业的监管。
早在上台之初,岸田便宣称会推进“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刻意区分自己与宏池会自由主义传统的区别,深化日美同盟关系是重中之重。2024年4月,岸田访问美国,这是日本在任首相时隔九年再次以国宾身份访美,岸田也是继安倍之后第二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日本首相。
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打造了多个“小多边”机制,并频繁进行军演,日本是积极参加者之一。美日韩、美日澳、美日印澳等多边关系网深得美国政府青睐。岸田宣称将大幅提高国防开支——到2027年度将防卫费提高到GDP的2%,这与其说是个人政策,不如说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产物。
相比之下,石破则给自己贴上党内鹰派的标签,他曾主张改变“不对称”的日美同盟关系,修订“日美地位协定”,让自卫队与美军共同管理在日美军基地。但上台后,石破却积极配合美国的印太政策。
他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话,重申加强日美同盟关系,尝试前往纽约面见特朗普,模仿前首相安倍与其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唯恐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逆差和驻日美军军费分担问题上再次对日本发难。
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石破与特朗普通话时间是最短的,想去见面又被拒。他在APEC峰会上看手机、与各国领导人交流不积极,还缺席了集体合影,引发国民的埋怨。
◆石破茂尝试前往纽约面见特朗普被拒绝。12月15日,特朗普与妻子梅拉尼娅却招待了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遗孀安倍昭惠。
日美关系发展的主动权在美国。和注重盟友的拜登相比,强调美国至上的特朗普恐怕不会让日本如意。但总的来说,日本坚持“日美基轴”的根本国策不会变。在当前东北亚局势不稳定、俄乌战事以及巴以冲突持续的情况下,日本国内的共识仍是与美国深度绑定。
2024年也是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5周年。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4年5个月再次举行。这意味着三国合作重整行装再出发,这对促进地区繁荣发展、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中日关系依然起伏很大,美国的对华战略和态度变化影响着日本的对华政策。两国民众之间相互认知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新冠疫情也影响了彼此的直接交流,加上媒体炒作等因素,造成了对两国关系不利的氛围。
在此背景下,二阶俊博、河野洋平等知华派日本政治家排除阻力访华,显得尤为可贵。两国高层互动也非常重要。中日之间怕的不是出现问题,而是有问题没有沟通解决的渠道。
特朗普的再度上台,对中日关系是挑战也是机遇。相比于多边交流,特朗普更喜欢双边直接博弈,他认为这样才能确保美国的利益不受损。日本需要利用其他双边和多边关系来制衡特朗普。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日关系是一种机遇。
对华问题上,石破一方面强调和中国保持沟通的重要性,主张建设日中两国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合作体系,也很少鼓吹所谓“中国威胁论”。他从田中角荣和竹下登那里获得了关于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石破上台后没多久,就实现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的会面,且多次重申愿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一个月后他又与中国国家主席在利马会面。
另一方面,石破清晰站在日本国家利益之上来判断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日关系。他从保持战略平衡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利用外部力量来确保国家安全。所以,强化日美同盟依然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与他主张日美之间建立更公平的同盟关系并不矛盾。
石破政府尝试建立“亚洲版北约”、强化日美韩及日美澳印“四方安全对话”等对话机制;渲染“今日乌克兰明日东亚”论调,特别是去台湾会见赖清德等人,直接触碰到中国的红线。
中方高度重视中日关系是真诚的,认为中日关系具有超越双边的重要意义,“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应成为重要共识,两国应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这个对中日两国、对亚洲地区,甚至对世界的和平、繁荣与稳定都有好处。
相关推荐: 南亚时讯|20241221
#1印度 图源:印度报业托拉斯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于周六抵达科威特并开展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时隔43年后印度总理再次造访该国,预计两国将重点加强国防和贸易等关键领域的关系。印度外交部消息称,印方正与科威特方面讨论双边投资条约和防务合作协议…